为进一步推动幼教体育课程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校与幼儿园协同育人,3月12日,凉山州大中小幼体育共同体副主任高波带领体育教师团队赴贝思嘉幼儿园开展幼儿体适能教学研讨活动。
研讨会期间,贝思嘉幼儿园华园长详细介绍了幼儿园体适能课程开展现状:
1.课间活动开展不足:幼儿园反映课间活动形式单一、器材利用率低,且因场地和安全限制,活动时长与频次难以保障。
2.教师组织能力待提升:幼儿教师普遍存在体适能活动设计经验不足、课堂秩序把控困难等问题,尤其面对混龄活动时挑战更大。
3.分班活动针对性弱:小班、中班、大班活动内容差异化不足,未能充分契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
结合贝思嘉幼儿园体适能活动开展现状,共同体教师分别给出可行建议:
1.优化课间活动设计:建议结合彝族传统游戏开发趣味活动,利用轻便器材(软垫、沙包)划分区域,分时段、分班级开展,兼顾安全与趣味,将民族文化融入幼儿体适能课程,既能丰富活动内容,又能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2.分层培训与教学支持:高波主任提出共同体将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体育游戏和体适能教学”专题培训,协助制定分层活动方案,如小班以感统训练为主,中班强化团队游戏,大班增加简单竞技项目。这一举措与共同体开展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工作内容同频共振,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教育。
3.建立园本特色课程体系:贯彻共同体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理念,借助高校资源,结合幼儿园场地特点,设计“一操一游戏一主题”的每日活动框架,定时定点来园指导工作,助力贝思嘉幼儿园打造幼儿特色体育课程。
双方就建立“高校—幼儿园”体育教研定点交流研讨达成共识,计划通过定期入园指导、联合课题研究等方式深化合作,旨在为幼儿园体适能课程的改革进程提供创新的思维路径,并为高等教育机构中的体育教师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案例研究,以期树立涵盖大学、中学、小学及幼儿园体育教育的联合体实践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