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是那么遥远,却又仿佛历历在目。年味,在小孩子眼里,始终是那么美好,充满着期待。不知从何时开始,抱怨年味少的人越来越多;说期待的越来越少。我却很少听到老人抱怨,我想并非因为他们经历的多,对一切热闹与冷清都已经麻木到不动声色了,而是童年的记忆给他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在我的大家庭里,唯独小姑背井离乡在外工作,是个不折不扣的“异乡人”。奶奶总会在春节临近时催促着她回家,她也会在春节赶回父母身边,她说这里才有家的味道。家——那是让人牵挂的地方。
李健的《异乡人》中写到:“不知不觉把他乡当成了故乡,故乡却已成他乡”。如今的家乡似乎变得有些陌生,昔日宁静的街道去了哪儿,记忆中小吃店的味道又飘向哪儿去了?童年时熟悉的小伙伴也不见了踪影。
我总是在不经意中寻找一些回忆。
曾经的记忆消失了,但是这里还居住着熟悉亲密的人。一见面,家人们就开始拉起家常,不在乎说的是什么,只是想增进彼此的了解。回忆里只会记得我们在一起相处交谈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让我魂牵梦萦。
每当儿女们聚在一起时,一向早睡的奶奶总会坐在父母身边,看着她的孩子们,与他们分享着乐趣。儿女们也很默契地没有催促奶奶快去睡觉,他们知道奶奶只是想在儿女身边多呆一会,就一会儿。奶奶是做菜好手,记忆衰退的她却记得儿女们各自的口味,张罗着一桌可口的饭菜。那是因为我们是她内心深处最牵挂的人。这也是她苦苦追寻的幸福。看到一家老少的欢声笑语,那种其乐融融的场景,倍感亲切。
都说妈妈的存在感最强,回家的第一句话都是“妈,我回来了!”而到了爸爸那里却成了“爸,我妈呢?”。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虽然没有直接的问候,但每天都在牵挂着自己爱的人,只是我们羞于表达。
坚守在一线的战士们,用家庭团聚换来了整个国家的安宁,家人在牵挂着他们,他们却牵挂着祖国人民!
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记;是一份亲情,是一种寄托;
牵挂是一缕相思,是一种幸福;
牵挂是灵魂絮语,是心灵对话;
无论是牵挂还是被牵挂,都像一根长长的风筝线,都是心灵深处无语的思念!